川渝港澳青年双创联动发展论坛举行 推动四地青年共谋发展******
中新网成都12月21日电 (记者 何浠)以“青春奋进正当时 双创联动谱新篇”为主题的2022川渝港澳青年双创联动发展论坛21日在四川、重庆、香港和澳门四地以“线下+线上”的方式举行。论坛通过宏观战略宣介、人才政策解读、双创经验分享、现场招聘对接等方式,推动四地青年双创联动,共谋发展。
四川省港澳办主任崔志伟在成都会场表示,四川坚决贯彻中央港澳工作决策部署,全面深化与港澳地区合作交流,特别是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和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建立以来,四川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关系持续深化,人文交流日益密切,合作领域不断拓展,形成了“政府规划、机制牵引、各方参与、互利共赢”的良好格局。
四川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创会主席肖羲清自2015年至今,先后组织开展200余场川港青年交流活动,协助15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约30名香港青年落地成都发展。他表示,成都市场竞争更小、市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强,人力成本、生活成本更低,更适合刚起步、有梦想的年轻人。
论坛上,川渝港澳部门、川渝两地发展改革委、人社等部门介绍了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”规划建设情况以及川渝两地就业创业政策等有关情况,与会代表们还围绕自身所在领域,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创新、创业、成长、发展的认识,为青年创新创业贡献良策。
通过分享,大家纷纷表示,将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大局,担当作为,联合更多青年朋友来川渝创新创业、投资兴业,共同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让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”真正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沿。(完)
(新春见闻)走近国家级非遗摆手舞:起舞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****** 中新社湖北来凤2月2日电 题:走近国家级非遗摆手舞:起舞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“舍巴喔(摆手哟)!”农历正月初十,在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,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摆手堂里,“鼓王”彭承金一声吆喝声,划破了土家山寨的宁静。 “恩祖勒玛(来哒)!”20多位村民高声应和,围着“普舍树”,踏着铿锵的鼓点跳起了摆手舞。 锣鼓声中,众人甩同边手,迈同边脚,躬腰屈膝,蹁跹进退。74岁的彭大丙老人是男性舞者中的佼佼者。他的舞姿干净利落,粗犷有力,质朴刚劲,有“龙行虎步”之风。 “别看我年纪大,只要锣鼓一响,我就要跳。”老人说,跳摆手舞就是要吃力(使劲)。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摆手舞是流传于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,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讲述土家族的民族迁徙、狩猎征战及农事活动的故事,已传承千年之久。清朝土家族诗人彭施铎曾描写其场面:“福石城中锦作窝,土王宫畔水生波。红灯万盏人千叠,一片缠绵摆手歌。” 诗中的“福石城”就是来凤县百福司镇。“舍米湖”是土家语,意为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。舍米湖村是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,村里600余人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垂髫孩童,皆会跳摆手舞。 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是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彭承金数百次亮相各类舞台,传授摆手舞上千人次。 多年来,彭大丙、彭承金一直致力于保护、传承、弘扬摆手舞文化,展示摆手舞风采。他们和村民一起“摆”进了上海世博会、西安世园会,“摆”到了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家。 彭承金说,摆手舞带着土家族人从乡野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。 然而,随着村民越来越多地走出大山读书、务工,传承人群自然降低,摆手舞也一度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。“摆手舞的传承应是开放、面向未来的姿态。”百福司镇镇长汤超说。 为保护传承摆手舞,来凤县设立了百福司镇文化生态保护区。该镇实施“土家族摆手舞”传承计划,组建了全民摆手舞教学队伍,推动摆手舞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景区、进社区、进农村,让饱含了土家族历史积淀的摆手舞,融入今天的生活现实。 年后,舍米湖村日渐恢复宁静。“哐咚咚、哐咚咚”的鼓声,却依旧在群山间回响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1分快3地图 |